通常牙齒是因為已經神經痛了或者是蛀牙過大過深才會做根管治療
,而根管治療的目的是:延長牙齒的使用年限,並非只是不痛而已。
想想看:蛀的既大且深的牙齒,填補起來怎麼會堅固呢??只要一咬
東西就有破裂的風險,面臨可能拔牙的境地。

那為何不一開始就選擇拔牙呢??只是為了不痛,牙齒有存在感就
好嗎??
根管治療後可以不要做牙套嗎?
抽完神經後,需印模做鑄造牙釘,及外圍的假牙套,以保護治療過後
的牙齒,增加齒壁的強度,避免牙齒因沒有神經不吸收營養而逐漸
產生質地變硬、脆,容易斷裂。
且蛀洞過大,填補的效果極差,經常性脫落、牙齦反覆發炎反而造成
患者的困擾,增加隔壁牙齒被嵌塞的風險。

做牙套保護的實質意義不僅有使牙齒延長使用年限,也可以使
牙齒有正常的咀嚼功能,分担其他顆牙齒的受力。
但並不是表示,牙齒就不會斷裂,只要清潔不佳或受力過大,
治療過並保護起來的牙齒仍舊有蛀斷或咬裂的風險。

所以一昧的抽神經做假牙,而不考慮基本咬合,並非長治久安之道,
反而可能招致自己有提前拔牙而面臨植牙的可能。

抽過神經的牙齒,還是要節制使用,避免因受力過大而造成牙根縱裂,提早拔牙。
因此咬合在前,做牙在後,是患者需要建立的正確的觀念!
否則即使滿口假牙,卻沒有解決任何問題,反而創造更多口腔問題。

以往都是採用金屬成型釘,或金屬鑄造釘,現今多採用硬度不錯,
美觀性更佳的玻璃纖維柱子,來強化牙根內部並補足蛀牙缺損部位,
再修磨牙齒後做假牙包覆,以達到延長牙齒壽命的目標。
當然若患者排列不佳,死角依舊存在,嵌塞問題得不到解決,只能
短期治標不治本,並靠患者事後清潔易塞部位,否則牙根仍有蛀牙
的風險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