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遇到患者的口腔問題時,我們習慣性要研究患者的根本問題為何?
是衛生習慣問題?飲食習慣問題?抑或是咬合問題??
確認問題為何才能有效解決問題。
再者,確定患者治療目標為何?才能擬定適合患者的整體治療方案。
倘若患者只求不痛,不想解決問題,縱使醫師再有才,也改變不了裝睡不醒的患者,我們終究只能放生....待患者有心要解決問題時,才能提供有效方案。
我們知道-唯有事前有做完整規劃的治療方案,方能達到保持牙齒健康、功能良好,不修磨過多齒質,保留牙齒神經,確保將來牙齒有警報系統,並有整體美觀,提升患者自信心和顏值爆表。
完整事前規畫案1


完整事前規畫案2


沒有事前規畫的治療,案1



患者哪裡痛,做哪裡,醫師也未曾建議將後牙缺牙做修復,致使患者牙齒已移位,中線偏一邊,後牙
功能不彰,經常性發炎,但又始終不知道自己是何原因?牙縫愈來愈大,直到轉到我們診所,聽了
醫師的分析後,才知道原來以前自己問醫師是不是要矯正牙齒,當時之前的牙醫回覆說:不需要,
那才是咬合的關鍵點。
沒有事前規畫的治療,案2



患者蛀牙愈補愈容易脫掉,牙齦紅腫流血,前牙假牙也經常性紅腫流血,後牙咀嚼功能不佳,單側使用,更不用
說達到美觀功能...
這絕對不是患者想要的結果.....
「咬合在前,做牙在後」
根據美國牙科專家學者的研究報告顯示:三大牙科疾病分別為:1.蛀牙2.牙周病3.咬合疾病。而咬合疾病是現今牙科最被忽略。蛀牙、牙周病都處理很多,唯獨咬合疾病在臨床上甚至連提都不提。
什麼是"咬合疾病"(occlusal disease)呢??
Ans:1.它是現今牙科疾病中造成牙齒喪失(tooth loss)的主要原因。
2.它比蛀牙及牙周病 ,更具有破壞性。
取自Dr. Peter Dawson美國牙醫咬合學大師
咬合疾病是什麼呢??
它是一個長期、慢性的破壞過程(Chronic destructive process), 它會影響整個咀嚼系統。咀嚼系統包含:1.兩側的顳顎關節(TMJ) 2.周邊的肌肉群3.牙周組織4.全口的牙齒(28顆)。咀嚼系統內因為不協調而互相破壞,造成蛀牙或牙周病的現象,並非因清潔不良所造成。
所以只考慮植牙,不考慮咬合條件,不能算是成功的植牙,因為它可能間接造成其他更多牙齒的崩壞,這也是現今許多病人對植牙滿意度低,甚至也是植牙失敗的主因。因為過度講求快速,立即植牙,卻忽略群體牙齒協調所產生的問題,咬合問題始終未得到解決與正視。
填補蛀牙,卻不研究蛀牙形成的原因,不斷補牙的輪迴,造成牙齒神經不斷被破壞,却依舊沒有解決問題,只是掩蓋咬合疾病造成的後果,最終牙齒的命運就是牙周破壞嚴重與因抽神經弱化牙齒、牙齒崩裂,最終都走向不得不拔牙的最差結果。
因此在進行牙齒修復前的評估,最重要的是要全面考量、協同處理,咬合問題、缺牙、牙齒形態的修復及前牙美學的兼顧,臉形的恢復,才能將患者的牙齒修復到最穩定的狀態,不會年年在修牙齒,月月在補蛀牙,也讓牙齒容易清潔,健康又美觀。
要想達到什麼樣的治療成果,需醫病雙向溝通,攜手完成,交由患者細心維護和使用。
方能天天笑口常開,美好人生、從齒開始;改變觀念,迎向新的開始。